黑狗第一个叼起木丟下的肚肠,跑到一旁大快朵颐。
美食在先,那些缩在窝里的小黑狗们也都跑了出来,叼着肚肠欢快地奔跑追逐。
小黑狗之间还没有形成阶层,争抢食物是必不可少的行为,即便食物充足的时候也是这样。
妖小白是个另类,唯有他独自呆在一边,对木抛给他的肚肠无动于衷。
“这个二傻子,肠子里都是屎,扔给我干什么,还是留着你自己吃吧!”
妖小白瞪着朝自己大笑的木,心中充满了恶毒的腹诽。
“汪!”
妖小白朝木叫了一声,转身走了。
一只小黑狗看到了妖小白前面的肚肠,急忙跑过来护着肚肠,警惕的朝妖小白汪汪直叫。
“滚,吃你的屎去!”
妖小白大怒,一爪子把它抽到一边,小黑狗不敢再上前,等妖小白走了之后,才过去叼着肚肠跑开。
木很不理解妖小白的行为。
他挠了挠头,想了想,又把巨熊的心肝卸了下来,丢给了妖小白。
妖小白看了看木,又看了看熊的心肝,觉得吃这些东西还算符合自己的身份,便走到熊心旁边,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。
正在生火熏肉的织女见了妖小白的举动,对木说道:“木,你这狗嘴刁,不好养活哩。”
木盯着正在进食的妖小白,毫不在意的说道:“哈哈,这算什么,俺家太师的六公子养了三只巨獒,那些畜生只吃人的心肝哩。”
织女一时没有吭声,显然被木的话吓住了,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只吃人的心肝,那不是妖怪么?”
木转身把熊肺切了下来,扔到了旁边的木桶中,答道:“它们还不是妖怪,不过一般的妖怪,打不过它们。”
妖小白的耳朵竖了起来,他对木和织女的谈话很感兴趣,尤其是关于妖怪的部分。
织女感兴趣的却不是关于妖怪的内容,她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个方面:“太师是很大的官吧……你是不是也是官?”
木挥动青铜短匕,把巨熊的肋排卸下,搬到旁边的石台上切割,一边对织女说道:“太师是王的叔父,又是丞相,算是最大的官吧,我是太师的车卫,还算不得官。”
织女恍然大悟:“哦,原来你不是官啊!”
原本有些拘谨的织女听木说自己不是官,立刻又变的颐指气使起来,吩咐木把熊肋排切成半尺见方的小块,然后放到熏炉中。
织女精明的很。
她在拐着弯地打听木的过往。
织女很担心木是匪。
木是她从山里救回来的,如果木是匪的话,织女也会跟着连坐。
妖小白非常的失望,他很想多听一些对他有用的信息。
从木和织女的谈话中,妖小白只整理出“太师”、“丞相”、“王”和“叔父”等几个有用的信息。
但历史知识不太丰富的妖小白,怎么也想不出来哪一个朝代有符合木描述的,既是王的叔父,又同时是太师和丞相的人物存在。
思考的事情多了,脑袋就会很疼。
头疼不已的妖小白没有注意到,自己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,那就是木和织女关于“妖怪”的描述。
不管木,还是织女,在说道妖怪这个词的时候,都没有什么惊讶的意味,就像在述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情。
狗的大脑不适合长时间思考,妖小白很快便把自己思考的问题抛在了一边,专心致致地吃起东西来。
傍晚的时候,织女没有让妖小白进窝。
她大声喝斥着,把他赶进了木的院子,木则拿着一块熊肉,想要把妖小白吸引进自己的住的屋子。
妖小白对这种拙劣的引诱嗤之以鼻,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对肉很感兴趣的样子,追着肉块,跟着木进了屋。
木家中的摆设和织女的家基本相同,屋中也有一个用石头围成的灶,灶旁边同样放着一溜儿煮食的陶罐,还有一张用石板垒起来的床。
木的东侧屋也是储藏室,但不像织女的储藏室那样堆满了豆,而是在房梁上悬挂了不少干肉,其中很多肉块上都有老鼠啃咬过的痕迹。
西侧屋是个库房,堆放了一些皮子,几块厚实的木板和一些哈雷不认识的青铜器,另外还有一根长长的,磨的油亮油亮的杆子和一对镶满了铜钉的车轮。
妖小白在库房里兴奋的转了几圈,好奇的东瞧西看,想要找一些自已熟悉或者认识的东西,很快,一个一尺多长的怪异枪头便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这是一个略显粗笨的枪头状器物,通体青白,并且擦的锃亮。
器物的顶端是不到一尺长的三棱锥,每个棱面上都有一道小指粗细的凹槽,底端是比拳头略大的短六棱柱,每个柱面上都有一个手指粗细的孔洞。
这东西是殳,一种流行在商周时代的古兵器。
那根油亮的长杆是殳杆,三棱锥是殳头。
殳头旁边的皮袋子里还有一些两头尖的三棱短锥,它们的作用除了增加殳的伤害力之外,还可以把殳头固定在殳杆上。
木对织女说自己是车卫,妖小白认为他是卫兵或护卫,只是不知道是谁的车卫。
商周时期的历史人物,妖小白只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的几个,再就是那一大堆“子”什么的,貌似能和太师、叔父拉上关系的,唯有姜子牙了。
不过,姜子牙的称呼是“太公”,不是太师。
关于姜子牙,妖小白只知道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”的典故,说的是年逾八旬的姜太公,在渭水河边勾引周文王的故事。
……
头又开始疼了。
妖小白晃了晃头,不再这些让他头疼的事情,又在仓库中翻了起来。
这次,他从一个不带锁的藤条箱中翻出了一副皮甲,皮甲的胸背缀着铜片,侧腰还烫着一个“木”字。
这个字很怪,与其说是文字,不如说是一个符号。
它看上去更象一棵画出来的树木,上边一个弯是树枝,中间一竖是树干,下面一个弯是树根。
这是大篆,先秦以前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