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由甲苯经硝化制得。可以只经一次硝化,但不经济。目前多采用三段硝化法。一段硝化中甲苯被硝化成一硝基甲苯(MNT),二段硝化中MNT被硝化成二硝基甲苯(DNT)。DNT是重要的炸药。一、二段硝化只需浓度50%左右的硝酸溶液与硫酸混合作硝化剂。一段混酸的成份为HNO313%;H2SO466%;H2O21%。甲苯混酸比约1:6。二段混酸成份为:HNO313%;H2SO476%;H2O11%。MNT、混酸比为1:4~5。一二段硝化原料易得,工艺简单,制成的DNT成本低廉,很适于临时生产。第三段硝化是将DNT硝化为**,需要几乎不含水的混酸。一般是先向熔化了的DNT中加入发烟硫酸,再加入浓硝酸。发烟硫酸较缺乏的国家也使用浓硫酸。三段硝化的废酸用于配制二段混酸,余类推。第三段硝化难度较大,不适于临时生产。硝化后分离出的**为粗品,含大量有害杂质,必须精制。目前常用的精制方法是亚硫酸钠法。
历史发展
苦味酸──1771年由英国的P?沃尔夫首先合成。它是一种黄色结晶体,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,1885年法国用它填炮弹之后,才在军事上得到应用。**的名称便由此而来。苦味酸是一种猛炸药,在19世纪末使用非常广泛。
雷汞──1779年由英国化学家E?霍华德发明。雷汞是一种起爆药,它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,也可用于装填爆破用的**。
硝化纤维(硝化棉)──1838年T?J?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。1845年德国化学家C?F?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,洗掉多余的酸液,发明出硝化纤维。1860年,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?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、炮弹的发射药。
**──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?索布雷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。**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,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,危险性大,不宜生产。1859年之后,瑞典的A?B?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共同研究**的安全生产方法,终于在1862年用“温热法”降服了**,使之能够比较安全地成批生产。
梯恩梯(**)──1863年由J?威尔勃兰德发明。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**,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,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。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,逐渐取代了苦味酸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,梯恩梯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,被称为“炸药之王”。
达纳炸药──1866年由A?B?诺贝尔发明。19世纪60年代,诺贝尔在法国继续进行炸药的研究。在一次事故中,他的弟弟被炸死。父亲受重伤。法国政府在陆地上进行试验。他只子租了一条驳船,在马拉伦湖上寻起了新的实验室。一次试验中,一只装有**瓶破碎,流出的**被瓶底下用来减少震动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。诺贝尔意外地发现,**与硅土混合物不仅使炸药威力不减,而且生产、使用和搬运更加安全。后来,他用木浆代替了奎土,制成了新的烈性炸药──达纳炸药,“达纳”一词源于希腊文“威力”。1872年,诺贝尔又在**中加入硝化纤维,制得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──胶质达纳炸药,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。
无烟火药──1884年由法国化学家、工程师P?维埃利最先发明。1845年由舍恩拜因发明的硝化纤维很不安定,曾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。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,加入适量安定剂,使之成为胶质,再压成片状,切条干燥硬化,便制成了第一种无烟火药。这一发明具有极重要的意义。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,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,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,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均有诞生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。马克沁发明的重机枪,正是由于使用了无烟火药,才得以具备实用价值。
1887年,诺贝尔用**代替乙醚和乙醇,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。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,代替部分**,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“特种达纳炸药”,又称“特强黄色火药”。诺贝尔的众多发明,使他无愧于“现代炸药之父”的赞誉。
黑索今──1899年由德国人亨宁发明的。在原子弹出现以前,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,又被称为“旋风炸药”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曾取代了梯恩梯的“炸药之王”的宝座。
C4――全称为C4塑胶炸药,简称C4。其主要成分是聚异丁烯,用火药混合塑料制成,威力极大。C4的名称由来是每个单分子结构里有4个碳。是一种高效的易爆炸药,由梯恩梯(**)、semtex和白磷等高性能爆炸物质混合而成,可以被碾成粉末状,能随意装在橡皮材料中,然后挤压成任何形状。如果外边附上黏着性材料,就可以安置在非常隐蔽的部位,像口香糖那样牢牢地黏附在上面,因此被称为残酷"口香糖"。C4塑胶炸药原产捷克,现在美国也是主要生产国。这种炸药能轻易躲过X光安全检查,这一点是恐怖分子喜欢使用的原因。未经特定嗅识训练的警犬也难以识别它。正是由于C4的这些性质,所以它一般都是各**队使用的,普通民间难以得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