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02章】考察路上
清晨,刘睿是被帐篷外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惊醒的,睡了一夜的他神清气爽地钻出了帐篷。00ks.营地中央的篝火已经快要熄灭,只有袅袅青烟飘荡,淡淡的松枝味道在清新的空气中飘荡。
和同样早起的王华安打个招呼,刘睿拎着洗漱用具走到巨石旁边,这里有一眼山泉,正在冉冉地冒出清澈的泉水,正好用来洗漱。
清凉彻骨的山泉水扑打在脸上,顿时让刘睿感觉精神一振,原本还残留的一丝睡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。这个山泉水虽然不能和空间泉水相提并论,但是它也是神奇大山所孕育,蕴含了大山的灵气。
刘睿试着喝了一口,发现甘甜清冽,让人好像一下子感觉到了大山的气息,难以忘怀。
不一会儿,考察组其他成员也是陆续起来了,原本略显安静的营地顿时嘈杂了起来,大家纷纷用各自的方式迎接新一天的到来。
余善为是一个京剧爱好者,每天早上都要吊嗓子,这不,咿咿呀呀的声音才开始在山谷中回响,就惊起一群鸟儿。鸟儿们有些不安地在半空中盘旋,用好奇地眼光盯着巨石上的余善为。
韩正宝是武术爱好者,连带着孟楠和付小强也开始迷上了练拳,一有机会就摆开架势练起来。在家里的时候,刘睿就经常能看到他们在粮站的晒谷场练拳。
今天队伍不需要开拔,也就不用把帐篷和辎重都收拾起来,考察队倒是多出了很多时间,韩正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,在营地里开练起来了。
看着他们一招一式倒是有模有样的,刘睿也是觉得很有意思。
以往,受到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创作的影响,在刘睿的心里,这些大知识分子的形象都是一个模样。
带着厚厚的黑框眼镜,穿着中山装,性格有些迂腐,钻研学术废寝忘食,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。
不过,和余善为等人接触之后,刘睿心中固有的印象完全被颠覆,因为余善为等人所展现的形象更加生动活泼。对于刘睿来说,或许,这样形象让他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。
站在巨石的边沿,刘睿静静地欣赏山林的清晨。
薄雾如同轻纱一般笼罩在对面的树林之中,晨风袭来,轻纱就如同被施展了魔术一般,不断地变幻模样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薄纱,让大山显得更加、更加迷人。
站在巨石边沿,刘睿似乎都能够感觉到薄雾就在自己伸手可及的地方,它轻轻地在晨风的作用下,掠过自己的脸庞。
清晨的鸟鸣无疑比黄昏的更加清亮,那种清越的声音似乎在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山。瓦蓝的天空上半点云彩都没有,纯净得如同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,一下子就把人的心灵给洗涤了一番。
等到太阳从远处群山一跃而起的时候,考察组的成员已经是吃完早餐,收拾好今天的行装,准备出发了。
今天考察组并不会向大山深处挺进,而是会以桫椤林为中心,对周围的区域进行更为仔细地考察,希望有更多的发现。
在离开营地的时候,王华安先是用水把灶台里面的火炭都浇熄,然后还砍来不少的树枝把通向巨石的道路都遮掩得严严实实的。
“四叔,你这是干嘛呀?”刘睿有点不解。
“这块巨石上有山泉,视野又开阔,午后肯定会有一些动物会过来晒太阳,还是先堵住道路,以防万一好了。”王华安指着巨石,给刘睿解释道。
昨天刚来到巨石的时候,王华安就看到上面残留了不少动物的粪便、皮毛,知道这里是不少丛林动物经常活动的场所。不过考虑到这附近估计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宿营地,王华安只好是把营地安扎在这里。
布置妥当之后,队伍终于出发了。
因为只是在附近考察,队员身上背负的行囊并不是很重,都显得相当轻松。
今天的第一站自然是巨石底下的溪谷,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溪谷中的桫椤进行相关的统计,数量、种类以及最特殊的植株。以后等考察活动结束之后,徐文昌还要对这片桫椤林进行专项的研究,关于这片桫椤林的形成原因、生长形态以及和气候、环境之间的关系,都是他的研究对象。
对徐文昌来说,这片桫椤林还有上一次发现的望天树林、珙桐林,就足以让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详细的研究,得出一些珍贵的结论。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,还有什么事情能够和研究自己所喜欢的事物相提并论呢?
有了目标,大家的行动自然就很利索,很快就兵分两路,沿着溪谷的两边,把所有的桫椤大概清点了一遍。这片桫椤林,光是已经成型的大桫椤就超过了一千株,这样的发现在国内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桫椤林了。
之后,考察组又开始以溪谷为圆心,开始了新一轮的艰难跋涉。
有了王华安这样的积年老猎手跟在队伍里面,有很多事情就变得方便了许多。王华安可以根据地上的脚印、粪便等等痕迹,判断出丛林里有过什么动物经过,或者在这附近栖息。
刚才在溪谷边的时候,王华安就指着一片有点狼藉的水草,说是水鹿昨晚在这里嬉戏。
“黑鹿是什么?”刘睿以前就听说过梅花鹿,其他的还真的不知道。
“黑鹿的学名叫水鹿,是热带、ya热带体型最大的鹿类,最大体重可达300多公斤,因为善于游水而得名。”在旁边的韩正宝接过话头,说道:“它们很警觉,野外目击的概率很小,大部分都是靠蹄印、粪便以及食痕来判断它们是否出现过。老四的判断很准确,这附近应该就有一群水鹿在活动。”
接着,韩正宝开始对周围的一些痕迹进行拍照,并且一边给孟楠讲解,当然了,刘睿也是编外的听课对象。
对于野外科考来说,并不见得每一次都能亲自*到动物的踪迹,因此,判断动物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痕迹。俗话说飞鸟无痕,但是陆生动物要想做到一点痕迹都不留下是不可能的。
科研人员往往可以通过动物留下的各种痕迹,判断动物的种类、数量以及生存状态,这样的技巧倒是和猎人有相似之处。
或许,殊途同归这句话说得还真的没错。
对着刚才那片水塘研究了半天,考察队这才又继续上路。
“余老师,我看动物世界里那些镜头拍得那么好,究竟是怎么拍的呢?”一边行军,刘睿一边把自己的疑问问出来。
以前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,刘睿总是被那些近在咫尺的镜头所惊叹,他一直在想,究竟如何才能拍出那样真实而又细致的镜头呢?
现在有机会接触到野外的科考活动,刘睿却发现单凭考察组手头上的相机、摄像机之类的设备,恐怕也就能抓拍一些动物模糊的影像罢了。在刘睿的想法里,若是能够清晰地拍摄到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,对于研究野生动物将会有着更好的帮助。
“那些就需要更专业的设备了,我们现在也只能是半业余的状态罢了。”余善为苦笑着摇摇头,接着说道:“那些设备在国内基本上没有生产,需要进口,昂贵的价格可不是我们研究院能够承受的。”
在那些动物纪录片之中,需要动用各种各样的伪装摄像机,在接近动物的同时不会引起动物的注意。与此同时,拍摄的画面就会实时传输到基地的计算机上,然后供研究人员进行剪辑。这些伪装摄像机、传输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只有国外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,不仅价格昂贵,甚至还有的被列为禁运物品,你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得到。
在国外,专业的纪录片拍摄人员还会利用潜水器、滑翔机、热气球甚至遥控飞机等等工具,对需要跟进拍摄的动物进行跟踪拍摄。但是,在国内,能够拥有入门级的专业相机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。
最近几年,国外的同行已经在开始使用数码相机、数码摄像机对动物进行全方位的拍摄。和传统的相机相比,数码设备容量更大、象素更清晰,或许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目前,在国内,研究野生动物的科研人员对于野生动物的拍摄、记录大多都是靠着人员蹲守等方式进行。这些方式不仅仅效率低,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,已经被国外的同行拉开了距离。
听完余善为的话,刘睿才明白,原来咱们国家对于野生动物的研究远远地落后于其他的国家,光是这个拍摄方面就可见一斑。
不过就是这样落后的条件,余善为这样的科学家还是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,深入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区,去考察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。在他们的身上,刘睿感受到了一种物质、金钱所无法达到的精神力量。
或许,人活着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力量才会更精彩吧。
Xzw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