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的山寨大国的话,那么满清就是东方的山寨大国,日后颇有创新和仿制精神的日本,这个时候还在闭关锁国,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对澳洲货进行仿造。 多尔衮自打在攻打大明的时候发现火炮的威力非同凡响之后,他就着手开始了研究火炮,用他的话来说,国之重器,岂能他手,意思很简单,就是这个东西必须自己会造。当然依靠满清自己的那些人是绝对不会弄的,你让他们去挖挖人参,打个猎,或者抓几条鱼来什么的还可以,要是去弄什么造火炮那就好比让一个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去写字。没有会造这个其实简单,满清有自己的解决办法,抓回来的那么多工匠是干什么的,这些人会造啊,只要把他们集中在一起,让他们去研究。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的确是不错的,这些大明工匠在得到一些优待之后,对于仿造澳洲火炮也是下了大力气,还真的bei9这些人弄了出来,性能上虽然不怎么理想,但也好比没有好,所以多尔衮对这些人还是非常满意的。一些人甚至更是被编入了汉军旗,让他们继续努力仿造,再接再厉。直到知道澳洲人在香港有数十门更厉害的火炮之后,他们才发现自己造出来的这个东西out,根本和人家不是一个档次好不好,这澳洲人太会玩,自己要想赶上恐怕还需要加倍努力啊。只是努力有时候必须要对准方向,方向不对也没有用,多尔衮先是下令让这些人自己搞,搞好了有奖励,然后这些工匠们就开始了行动了起来,利用探子从香港加农炮图形开始制作。按照制定的比例进行,这才发现弄出来的东西根本不能用,这特喵一试当场炸死了三个人。这东西这么危险,还好当时多尔衮没有站在边上,否则满清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变了。这些工匠们以前制作26磅小炮的时候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,现在居然出现这种情况。都吓得不敢在做,毕竟命要紧啊,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,还会不会炸死人。多尔衮大家的担心,对于这次参与制作死者家属给了丰厚的奖赏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,好好干,等东西弄出来了还会给你们更多的奖励。激励和鼓励让部门部分人提心吊胆的继续工作,但也不敢在轻易实验,毕竟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,要是在炸了可就要自己的命了。最终还是一些年老的工匠察觉了出了问题,觉得澳洲了使用的材料应该比自己使用的要好,不然这么长很容易炸膛,而且炮管越长也就意味着越容易断裂。但是勤劳聪明的大明工匠们还是克服了诸多困难,他们也不知道在冶炼钢铁的时候添加了什么物质进去。但是打造出来的东西的确不那么容易断了,而且这一次实验没有炸死人,射程上也比26磅火炮要远。这对多尔衮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,有了这东西,自己就可以在战场上取得更辉煌的战绩,只是刚高兴没有多久他就听探子说,这东西和澳洲人的比还差的远呢,澳洲老的能打到很远,比这个远多了。当时那群工匠们听了脸就黑了,说真的弄这个东西出来他们也是拼了老命。可不是那么容易搞的,现在居然说澳洲人的打的更远,这澳洲老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才,人家学校里专门教这个。你能跟人家比。不过还好,这多尔衮也知道双方之间的差距在哪,要是想完全和澳洲人比,那是不可能的,这仿造出来的火炮都没有人家的性能好,现在有这个就不错了。至少在澳洲人断货的时候不用害怕了,自己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大胆的进军。也许是感觉到两广与澳洲人关系不同一般,所以多尔衮才会早有打算,自己制造火炮。果然和他料想的一样,澳洲人真的对大清宣战了,而且与两广结为了盟友,这就让多尔衮非常了,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答应自己的条件。总之不管怎么样,统一南方这个事情是一定要做的,而且还是必须去做,多尔衮不管澳洲人如何封锁,反正他有大量的军火库存,还让关外的火器作坊开动了起来,只要这一开动那就绝对是有必胜的把握。加农炮在多尔衮的下令下开始大量生产建造,他准备给澳洲人来一个措手不及,澳洲人肯定以为他使用的都是进口火炮,从来没有想到他会自己建造,但是这一次多尔衮显然想错了,澳洲对于他们的计划了如指掌。所以就在他的加农炮分批次运送南方战场的时候,冯自海的游击队也在行动,利用自己手中的力量来将这批武器截留下来。虽然这些东西不咋样,但是游击队如果能获得这批武器的话,在攻打一些大型的县城时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。因为火炮这个东西很难运送到满清大后方,所以游击队大多是使用的都是自己制造的土武器,不过随着大别山根据地的建立,澳洲的参战,这里将会建造一个小型的兵工厂,用来制造手雷火炮的炸弹等。没有大型重武器攻城的游击队在很多时候只能选择晚上行动,如果有了火炮那么他们就可以白天行动。所以这批南下的加农炮各地的游击队都很期待,只要弄到了手,敌后司令部就会帮助他们制造出炮弹,有了炮弹他们就可以立下更多的功劳。这一次针对满清武器的行动,多尔衮还不知道自己的仿造加农炮已经被人成功盯上,而且盯上的人还不止一处。老冯以敌后司令部的名义批准了各地的游击队分队的行动,并且鼓励他们可以展开合作劫走武器,毕竟南下的加农炮,据说有五十门之多,这么多门肯定不会走一条线路南下,也不可能每条线路的实力都那么弱,如果合作就可以加强自身实力。未完待续。本书来自 /波ok/html/25/25847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