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天时间转眼即过,乌斯藏国的使团也在担惊受怕的煎熬里渡过。
身处一个妖怪窝里,即便对方再如何安抚,也无法平息内心的恐惧。灵果灵米再好,也食之无味。
而且他们住在西门啊,每天都有无数妖怪在这里出入,吓都吓死了,这让他们无比想要更换到东门一带居住。
跟负责接待的弟子说了之后,得到的答案却是,外国使节只能住在鸿胪寺里。
领头的使节一指忙碌的人族工人道:“那他们为什么可以住在东门?”
弟子答:“他们是行商,有大王的许可,算是国人,不是使节。”
这下没法了,熬到了第三天,那弟子终于过来通知他们,可以去拜见大王。
使团忙不迭地整理好仪容,就匆忙离开了这个鸿胪寺。
只是这一路上见到的景象,跟前两天弟子带他们游览时候的感觉完全不同。
不是景物变了,而是在道路的两旁竟然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妖怪。
使团看到这景象,有一个是一个,头皮都麻了。
这到底是夹道欢迎,还是盯着锅中之食,就不得而知了。
在腿软中,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处宏伟宫殿外的巨型广场上,喧嚣之声散去,敬畏之感又生。
使团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宏伟壮丽的宫殿,殿身高达十余丈,通体呈琉璃的金黄色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殿檐上的飞禽走兽犹如活物,两条盘龙华表飞天而起,内里华光摄服。
四象神灵分立四角,镇服四方。
天空中的彩带不时隐没,缥缈有声,似有九天玄女在此欢歌畅舞。
就连地板上,也刻印着各种奇珍异兽。
而最让他们震撼的,还是那尊立在广场正中的那尊人身蛇尾的女娲像。
栩栩如生只是对工匠水平的严重贬低,那不应该叫做像是活的,而是真的活在那里。
女娲神像的光辉像是慈母一般温暖,照在每一个人的心田。从见到她开始,就想拜服在她的脚下,感受她的怜惜。
使团众人的确也是这么做的,恭恭敬敬地在女娲神像面前拜倒行礼,然后才起身,等待着侍者的传唤。
李行之对这个效果非常满意,也不枉他花了一晚上把这个神像雕刻出来。
只是这个神像暂时还没有正式祈天祭祀过,所以也没有跟女娲产生感应。
会起到效果,只不过是因为李行之使了一些幻术手段,施加在了神像上而已。
手段是有点脏,但好用就行。
之所以要这么做,其实是因为想要拉近一点跟使团的距离。
女娲是人族之母,尊重她,是理所应当的事情,放个神像在这里,是表明自己对于人族的态度。
当然,这个态度使团在这两天里应该也能稍微感受到,东门繁荣的贸易景象给到了他们足够深的印象。
只可惜他们住在西门附近,无法在晚上也保持着这份憧憬。
李行之没有让他们久等,很快在宫殿内就陆续传来了一句话。
“宣乌斯藏国使节觐见!”
“宣乌斯藏国使节觐见!”
真真是一哨一声,当声音传到使团近前的时候,整个仪式感就出来了。
使团方才安定下来的心又提溜起来,他们知道,马上就要见到可能是方圆数千里最为强大的妖王了。
就连前来接引的凌波城弟子也一下子被气氛感染,走在前方的步伐也变得稍微有些拘谨起来。
迈过长长的台阶,终于登临大殿,心中的紧张感也提升到了顶点。
使团缓步而入,似是头顶千斤重量,连头也抬不起来,更别提观察这大殿内的细节。
“大王,乌斯藏国使团带到。”引路的弟子说完,便退到了一边。
那乌斯藏国使团的众人竟在他刚走开后,脚上就突然发软,就噗通噗通地跪倒在地。
领头一人抖索着声音说道:“外……外臣,拜见大王!”
后面人也跟上,“外臣拜见大王!”
李行之坐在大殿上含笑看着,过了一会才道:“诸卿远道而来,辛苦了,平身。”
使团又拜,“谢大王!”
虽是站起,使团仍是目不斜视地低着头。
李行之问道:“诸卿前来,所谓何事啊?”
呼了几口气,领头的使者才道:“启禀大王,此次前来乃是为我乌斯藏国献上国书,望世代交好,结兄弟之盟!”
说完,便掏出国书,高举过顶。
“呈上来。”
话音传出,何平便上前将使者手上的国书取走,交到了李行之手中。
李行之翻看了两眼,就明白其中讲的是什么东西。
主要意思还是使者说的那两句,不过里面多了一些数字,比如说国民百万,统三城,控弦之士数万,表达出一种可以平辈而交的气魄。
李行之看得不由撇撇嘴,甚至有点想笑。
这国书上作大数简直是离谱得过份,乌斯藏国全国上下也才二十多万人口,就算人人家里有黑户,也没有藏住八十万人。
统三城倒是真的,只是兵甲数万,这个就有点过份了。
连最能打的草原游骑最高峰时候的成兵比例也只有五分之一,你个小国寡民、物产不丰的地方居然也能养这么多的兵士,是要把别人都当傻子么?
不过,就算有这么多的兵又如何,在绝对的武力面前,再多的炮灰也顶不住雷霆一击。
李行之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,只是把国书又递给了何平,开始问起了使团在这两天的见闻。
使者一一作答,始终恭顺得很。
谈是没什么可谈的了,李行之也希望早点结束,便朝站立在殿侧的凌波城弟子打了个手势。
那弟子会意,拱拱手便出了殿外。
李行之道:“乌斯藏国主在国书中说,其国内有控弦之士数万,我心慕之。然我长安城也有带甲之兵,今日恰好有部队正在城外演练,使者可随本王前去一观。”
使者道:“敢不从命。”
李行之点头,施施然走出大殿,向着南门走去,其余人等也接连鱼贯而出。
接待外宾,必不可少的,自然就是阅兵了。